看北岩如何创造全国奇迹
发布时间:2011年11月10 19:27:16 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 作者:兰花

    截止2011年10月27日,北岩煤矿实现了连续6000天安全生产的骄人业绩,创下了全国同类煤矿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惊人奇迹。
    走过6000天,收获最大的不仅是长周期安全纪录,更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提炼和感悟。数字的背后,凝聚的是北岩矿干部员工16年来所付出的汗水、智慧和艰辛,展现的是煤矿安全生产科学发展的新局面。

安全投入大手笔

    煤矿企业的硬件设备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,没有现代化的一流采掘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,无疑会为企业的长周期安全生产埋下隐患。“在安全上的投资,永远是合算的,永远是赢利的!”这是历代北岩领导不变的共识。
    2009年2月,北岩矿投资4000多万元,先后进行了包括采煤、掘进、通风、提升等十大系统工程的改造。为加快施工进度,该矿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力量外派西安学习、考察,在初步掌握综合采煤机使用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后,又派员到东峰矿井下工作面实地操作学习,从而完成了机采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培训过程。由于扎实的技术基础,仅用10天时间,机采主要设备与配套设施全部安装到位,并一次性试采成功。随后又引进了配套的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,全面提高了掘进能力,满足了采、掘机械化生产之需。

安全管理全方位

    安全管理全方位,说到底就是从上到下都要高度重视。抓好安全生产,不仅是行政的责任,也是党组织的责任,更是全体员工的责任。北岩矿在安全管理上一是明确职责,建立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,各分管领导既要管好一条线,也要承担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,分线分兵把守,千斤重担众人挑。同时实行压力传递,一级保一级,一级对一级负责。不仅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,更有力地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。二是责任追究,创新考核机制,加大各级考核力度,做到有功必奖,有过必责,各基层队组按工作性质、工作场所不同,将2——3人结为一个“安全伙伴”,实现捆绑管理,伙伴之间相互学习、相互监督、相互帮助,一人违章,据实际情况进行追究处罚;“师带徒”过程中,发现徒弟有违章行为,不仅对徒弟进行处罚,同时,对监管不力的“师傅”也进行责任处分。
    另外,安全信息市场化管理,是该矿最具特色的安全管理方法,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,以经济处罚为手段,采用商品买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,对造成不安全信息的当事人给予罚款,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。

安全培训全员化

    “安全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!”基于这一理念,多年来,北岩矿狠抓安全培训不松劲,利用安全例会、班前会、安全办公会等形式,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,并利用岗前三分钟、“每日一题”等方法扩大学习效果。对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岗位、重点人、薄弱环节,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学习,做到有的放矢,不断地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。此外,该矿还积极与各大中专院校取得联系,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,目前,该矿已成功举办中专班两期,培训学员达300多人次;大专班一期,培训学员达100多人次,基层班组长及年轻职工已基本实现中等专业学历,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实现了大专及以上学历。
    同时,该矿党委还坚持推行安全生产“三学、三评、三谈”制度,“三学”就是班前学、周五学、季度学;“三评”就是每月评选出“安全工作最好的党支部”、“安全工作最放心的人”和“安全工作最不放心的人”;“三谈”就是针对“三违”和事故隐患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支部谈话、纪委谈话和集中谈话。

安全文化全覆盖

    “一个煤矿一年实现安全生产,靠的是运气;二至三年连续安全生产,靠的是管理;实现五年以上的安全生产,就得靠企业文化建设。”北岩矿从建矿至今,始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,而安全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重中之重。
    该矿严格按照“正面宣传为主,团结、稳定、鼓劲”的宣传方针,把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放在首位,充分利用内部信息网络、矿报和黑板报、版面等有效载体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,并以教育、引导、普及、激励、监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各种活动,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,表扬先进单位和个人,发挥激励先进、鞭策后进的作用,为煤矿安全生产鼓与呼。
    为在整个矿区营造强烈的安全文化氛围,该矿在基层队部设置了亲情墙、张贴安全寄语;在走廊、通道、洗手间悬挂安全漫画、安全小知识;在矿区墙壁上书写安全警示语、安全理念;在井下建起了安全文化长廊;在工作面悬挂安全操作温情提示语等等,井上、井下实现了安全文化全覆盖,真正做到了安全文化入耳入眼、入脑入心。
    该矿董事长张锦生说:“安全生产的记录每天都要清零,因为每天都将是新的开始!” 成绩只代表过去的辉煌,未来,北岩矿仍将在安全生产这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,肩负重任,勇敢前行,建设一流的本质安全型矿井。作者单位:北岩煤矿 郭利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