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 今年以来,唐安煤矿通过精准的煤质管控措施,使“兰花煤”及“兰花炭”的品牌得到进一步扩展,效益显著提升。这一成果背后是企业从“埋头挖煤”到“看路挖煤”的经营理念的转变。
构建煤质管控体系。该矿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,构建了覆盖全方面的质量管理网络,重新修订《煤质管理办法》,成立煤质达标管理专班,明确生产、运输、洗选、贮存等各环节职责,将煤质达标工作融入常态化管理,严格执行信息日报、现场联合检查等举措,做细做实“日预测、周分析、月研讨”制度。
夯实煤质过程控制。矿生产科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顶、底煤厚度进行探查,综采队从顶煤控制、底板收底等方面入手,最大限度减少矸石和杂质进入煤库,进一步降低原煤灰分。机运队实行“淤泥不上带,杂物不掺煤,转载不空喷,冲尘不洒带、渣石不进库”的“五不”措施,杜绝杂质进入煤库,提高了产品质量。
科技赋能煤质提升。面对煤质提升这一“棘手难题”,技术革新成为突破口,洗煤和洗块车间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,对洗选系统进行二次加工改造,缩短提升煤源处理能力以及缩短压滤机单板时间;化验室优化调整马弗炉灼烧参数,最大程度提升过程数据的精准度。
降水分保热值稳定。矿调度室统一协调,各生产和辅助连队实施“井上下全系统控水”策略,有效控制原煤中水分含量。在井下,各类设备的喷雾装置停机即停水,同时对防尘水进行截流引导,避免外来水进入皮带。地面定期排查各转载点防尘设施,杜绝长流水现象,将原煤外在水分控制在合理区间,进一步减少煤中水分含量,提升商品煤热值稳定性。 (苏建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