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望云矿提及史建国的名字,该矿职工及家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他今年50多岁,工作上过得硬,文艺活动挑大梁,文学创作也有两把刷子,于是,职工们给他安了多重“头衔”。
他是一名“钢铁战士”
老史1982年参加工作,被分配到该矿维修队从事井下电工一职,机缘巧合四年后一次矿山征兵,让一心梦想军旅的他脱下工装穿起梦寐以求的军装留职服役。老史在部队上干得欢实,当上新兵不久就光荣入党,还荣升为一名教导班长,也由此“挺在前、想在前,要干就干好”成了他做事立业的人生信念。1989年部队接到搬迁命令,转送物资通行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,由他带队进行铺设修复。尽管事事谨慎,可危险还是降临,在施工中高处堆放的水泥板突然滑落砸向正在施工的战友,危急时刻老史义无反顾冲上去伸手撑接,最终战友获救老史的左手中指却从此失去了一截,他也因此获得了一枚“三等功勋章”,1990年他光荣退伍复员。
老史的职业生涯可谓是曲折离奇,先被分到矿山民警队做教官,又被调到维修队从事电工,两年后矿山推出(菜篮子)民生工程,老史又开起商店充当起了菜肉和生活用品的采购销售员,再被辗转分到了矿三产云发公司铸造车间,后调至机电队至今。入职36年也是他摸爬滚打学习的36年,每一次岗位的变换都意味着要从“零”开始,尤其是50多岁加入机电队,在选择岗位时他专挑到任务繁重的机修车间,在他看来掌握一门技术发挥作用比什么都重要。虽然年长但技术只有零岁,他态度谦虚向优秀的工友请教、向技术好的青年能手下问,勤思考多动手不到一年便掌握了电焊、气切割和设备维护技术,抬设备、抡大锤重体力活儿干的也不输年轻人,他说无论企业让我到哪里,都会用自己作为战士的信念发光发热。
他也是一位“资深演员”
老史天生有一副好嗓子,声音宽厚充满磁性。1997年兰花举办职工卡拉OK大赛及元旦晚会,老史凭一曲《骏马奔驰保边疆》捧回了二等奖,至此“草根”迎来春天打开了艺术之门,不光自己练他还将家中妻子也带动起来搞起了夫妻档合唱,一时间在矿山引起强大反响,每到一个单位他都会被推到舞台的最前沿。
2003年望云矿举办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,为了创新节目形式,老史又琢磨起了小品和相声,于是他开始客串不同角色,从扮演儿子、父亲、领导到爷爷,随着老史年纪增长,角色在变化,表演功力也在不断升华。2008年该矿举办建矿五十周年庆典,老史接到导演邀约以老一辈矿山建设者形象朗诵开篇。“平时说话半土不洋还行,但有上级领导参加普通话不过关该如何是好?”老史急在心上,请教工友、查字典标注拼音,捋直打弯的舌头,一字一词、一腔一调的强攻,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完美呈现深获好评。近几年来,他还陆续代表矿山登上了公司及市里举办的文艺汇演舞台,今年公司举办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文艺汇演,该矿选送的《文明晋城 共建共享》哑剧小品中老史客串了一名退休工人—《遛鸟路人甲》,尽管只是提着鸟笼来回调度了一场,不足一分钟的表演背后却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,眼神、动作,就连手指头的戏他都不放过,在家中对着镜子一遍遍找感觉,“挺在前、想在前,要干就干好”30多年的演绎之路老史始终如一。
他还是一个“半路作者”
9月29日,在市文联主办的“山西兰花杯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颁奖仪式上,老史捧回了优秀奖的荣誉,这是他迄今为止在写作道路上获得的最高奖项,也诠释了十余年写作之路的渐进成长。
第一次提笔是在告别商店经营到三产云发车间,老史近距离结识了矿报和《兰花报》,品读企业文化,感受工友正能量,让他热血沸腾当下创作了处女作《商界 境界》并被选登在矿报上,由此开启写作生涯。但写作对于一个年过40岁的人来说充满挑战,再后来的创作道路上屡屡受挫,不是笔下无词就是无从下手,但他并没有气馁,而是寻找相关书籍学习,查阅相关文章练笔,“不能放弃”自我加压也自我激励,并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,灵感来的时候就记录一点,然后夜深人静时独自整理到一块儿,区分简讯和消息,辨别散文和通讯,掌握写作要素,日复一日他的文章从矿报的豆腐块儿发展成长篇,并逐步登上了《兰花报》,由手写转电子版后他还特意向儿子学习了打字、电脑排版知识,“自己看得过去才是对读者最好的尊重”老史这样说。2018年兰花成立20周年征文评选中他撰写的《三代矿工的故事》荣获二等奖,该文章还被矿上改编为参加公司举办的纪念建党“九十七周年”朗诵比赛参赛作品,而他既是作者也是演员,在比赛中还承接了扮演《第一代矿工》的任务,最终喜夺三等奖。
自入职以来,能说会演、能写实干,老史凭着满腔热忱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“十佳歌手”、“优秀演员”、“优秀通讯员”、“星级党员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“挺在前、想在前、要干就干好”,未来的道路他将依然坚守初心坚持梦想坚定信念。(郭 溪 作者单位:望云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