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“经验”当作屡试不爽的“法宝”
发布时间: 2016年10月21 09:04:05 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 作者:
    国庆节期间,大街上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笔者在一十字路口等红灯,分秒间,发现大多数人都能耐住性子等待,可总有一小部分人不断与车辆狼比胆似的跃跃欲试着。果然,一位成年人趁车辆较少的空挡,不顾红灯的警示,猛地拽起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就向对面的马路奔去。小女孩抗拒而又无奈地边跑边大声喊道:“爸爸,红灯呀!”那位成年人也边跑边说:“没事!”这一幕,直看得人心惊肉跳。
    庆幸,父女俩安全穿过了马路。
    这次,他们安全地穿过了马路,可是,每一次他们都能这么幸运吗?
    小女孩大声喊着“红灯”,并挣扎着爸爸大而有力的手,说明小女孩她是懂得“红灯停,绿灯行”的交通安全常识的。但爸爸之所以敢“勇闯”禁区,说明他曾屡屡得手,常常屡试不爽。女儿不懂“通权达变”,只会认“红灯停,绿灯行”的“死理”,所以才会发出“爸爸,红灯呀!”的呐喊;爸爸自诩“经验”丰富,也所以才敢胸有成竹地说“没事”,在他心里已然把“经验”二字当成其做事的“法宝”。
父女俩这次顺利地穿过了马路,殊不知,这次侥幸的逃脱,很可能会颠覆小女孩长期以来在脑海中建立起来的正确认知,并作为 “红灯也可以行”的有力明证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想想小女孩以后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做法,真叫人不寒而栗啊!
    联想到企业的安全生产,不是严格按章操作规程进行作业,而是凭所谓的“经验”做法行事,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,这样的例子还少吗?
    再如企业的一些年轻职工,就像那位小女孩一样,虽在上岗前接受了正规培训,对“安全”有一些认知,但没有实践经验,在遇到问题陷入不得其解的情况下,往往思想不坚定,极易相信曾经处置过相同问题的老职工,很容易受一些“有经验”的职工影响,把所谓的“经验”当成无坚不摧的“法宝”。
我们不是在全盘否定“经验”的价值,而是在提醒广大职工要擦亮眼睛,明辨是非,什么是真正的“宝贵经验”,什么是披着“经验”外衣的违章行为。    
    作为企业的老职工,当然要把几十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“宝贵经验”传授给年轻职工,但不能 “精华”与“糟粕”一股脑儿地泥沙俱下,把一些侥幸没有发生事故的思想理念和作业习惯当做“宝贵经验”传授给年轻职工。
    俗话虽说“常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”,但违章作业,只要出了一次事,就得后悔一辈子。无论是年轻职工还是老职工,在“经验”的认识和判断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,不要让一些“伪经验”蒙蔽了双眼,当成屡试不爽的“法宝”。 (马 啸 作者单位:东峰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