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,我走进遵义会议会址。斑驳青砖上洒落的阳光里,讲解员“决定三万红军生死”的话语,让九十年前那场27平方米会议室里的激烈交锋,在我眼前骤然鲜活——原来伟大转折,从来是绝境中追寻真理的果敢抉择。
展柜里锈迹斑斑的煤油灯,是三天三夜会议的唯一光源。灯油将尽时,毛泽东痛陈“左倾”错误,周恩来推开窗迎向湘江战役的悲壮,张闻天拍案疾呼。这盏灯,正是共产党人在至暗时刻点燃真理火种的精神象征。
“四渡赤水”动态沙盘上,3万红军在40万敌军包围中迂回72天的轨迹,勾勒出实事求是的破局智慧。没有地图、缺少补给,却以3天300条电文的灵活应变,在赤水河浪花中书写东方兵法传奇。沉浸剧场里,竹筏运粮的历史画面与无人机巡航稻田的现实交叠,诉说着坚韧精神的传承。
泛黄的《决议》手稿,深刻记录“左倾教条主义导致惨重损失”,这是党首次公开批判最高领导错误的宣言,至今仍拷问着新时代“检视整改”的勇气。
重走苟坝“毛泽东小道”,仿佛看见九十年前那盏马灯在夜色中疾行。毛泽东用2公里夜路的坚持,避免了红军的重大失误。这告诉我们:每个时代都有“娄山关”,破关的关键始终是“不盲从、敢担当”。如今石板路上投影的量子实验室、深海探测器,正是新时代“提灯者”的奋斗缩影。
离馆时,那句“九十年前破局靠什么,今天破浪就靠什么”久久回响。遵义的灯从未熄灭,它化作信念之火,照亮中华民族的转折之路。当我们身处迷茫,或许该问问自己:能否成为新时代的“提灯者”? (赵春凤 作者单位:东峰煤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