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安全员成为风险管控的“主角”
发布时间: 2025年07月31 09:40:40 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 作者:兰花

     近日,同宝煤业安全科创新性地将会议“话筒”交给每一位现场安全监管人员,让一线安全员轮流登上“讲台”,结合自身监管实践谈风险、剖根源、提对策。这场从“一言堂”到“群言堂”的转变,不仅将科务会变成了热气腾腾的“安全诊断会”,更让身处风险最前沿的安全员们真正成为了风险辨识与管控的“主角”。

     人人上讲台,风险共研判

     “以前开会主要是听领导布置任务,我们记下来去执行就行。现在可不一样,每个人都要带着‘作业’来!”资深安全员老张口中的“作业”,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清单。每次科务会前,安全员们需要深入现场,梳理近期发现的风险点——可能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细微的离层迹象,是运输巷道某段设备异常的老化磨损声,或是某个岗位职工不易察觉的习惯性违章动作。他们需要清晰描述风险现象,初步分析成因,并思考提出至少一条有针对性的管控建议。

     “这逼得我们平时巡检得更细、琢磨得更深。”老张坦言。而在会上,当这些来自不同区域、不同视角的风险点被一一摆上“台面”,碰撞出的火花远超预期。新入职的安全员小李对此深有感触:“我刚来时对现场风险认识比较零散。通过准备汇报和听大家的分析,特别是老张他们那些‘实战经验’,像如何通过声音判断设备状态,我对风险的理解更系统、更立体了。现在去现场监管,目标感强多了!”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知识共享与经验传承,成为安全团队能力快速提升的宝贵养分。

     群策破难题,闭环提效能

     “以前发现问题,可能觉得按流程上报就行,解决方案是上面的事。现在知道要在会上讲,就会不自觉地去想‘为什么’和‘怎么办’,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也更有价值了。”一位安全员这样描述心态的变化。

     这种主动性的激发,直接带来了监管效能的跃升。在集体讨论环节,针对某个具体风险,如反复出现的局部瓦斯异常,大家往往能结合各自专长,从技术、管理、培训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,最终形成比个人智慧更全面、更有效的综合管控方案。安全科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要求讨论后必须形成清晰的《风险研判与措施清单》,明确责任人和时限。下次会议的第一件事,就是回顾清单执行情况,确保每一个被提出的风险都有回应、有落实、有反馈,真正形成‘发现问题—深度研判—制定措施—落地跟踪—效果评估’的闭环管理。” 自推行新模式以来,安全员自主排查隐患的主动性和质量显著提高,据统计,有效隐患上报数量提升了约30%,部门负责人从“指挥者”更多转变为“倾听者”,使监管策略的调整更接地气、更精准。

     创新激活力,经验沉一线

     这场看似简单的“会议改革”,其效益远超预期。它不仅显著提升了安全团队的凝聚力和专业素养,更将安全管理模式从少数人的“单打独斗”升级为人人参与的“群防群治”。隐患在源头被更早、更准地识别出来,整改措施因凝聚了集体智慧而更具针对性,执行效率也自然水涨船高,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构筑起一道更智慧的防线。

     尝到“甜头”的安全科并未止步。他们深刻认识到,安全管理的重心和活力最终在基层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把这种‘人人上讲台,风险共研判’的模式,因地制宜地推广到各连队、班组的安全活动中去。”安全科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,“我们会设计更简明的汇报模板,组织小范围的演练指导,目标是让每一位班组长、甚至关键岗位的操作工,都能在安全活动中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担忧。只有让‘人人讲安全、个个管风险’的意识真正浸润到每一个作业单元、每一名员工心中,安全的根基才算真正筑牢。”(马  政 作者单位:同宝煤业

   


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