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声隆隆传捷报,乌金滚滚创新高!今年以来,面对井下地质构造复杂、生产接续紧张、多项工程交叠、保供任务压顶等多重压力,大阳煤矿将智能化作为“破局之钥”,推动3408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日产大幅跃升,步入稳产高产,为完成全年任务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向“智”求索破困局
煤层深处的挑战,从来不是单一的考验。大阳煤矿地下堪称一座“地质博物馆”,断层交错、煤层起伏、顶板多变,传统开采效率低下。加之搬家倒面、水平延伸配采项目的叠加推进,持续吞噬着宝贵的生产时间。面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年度产量目标,常规手段已显疲态。
“靠人海战术不行,靠传统经验不够,必须向智能化要答案!”矿领导班子专题研讨会一锤定音。
随即,一支由矿领导挂帅,机电、技术、安全核心骨干组成的“智囊取经团”踏上征程。他们参加顶尖智能化培训班,奔赴设备制造厂家核心基地钻研,组织生产科队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,前往先进矿井进行“沉浸式”学习……满载而归后,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,邀请厂家工程师、高校专家及学成归来的骨干担任讲师,分层次、分专业对全矿相关人员轮番培训,成功锻造出一批能熟练操作、精于维护、懂得管理的“智能尖兵”,为项目落地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。
因地制宜建“智”场
将规划中的“智能蓝图”转化为井下的“实景画卷”,考验着因地制宜的智慧与攻坚克难的担当。3408工作面位于四采区背斜一翼,不仅坡度大、最大达21°,坡长长达800米、占顺槽长度的60%以上,还存在一个陷落柱,这些都给设备选型和安装带来了挑战。
设备必须量体裁衣,绝不能让智能化在复杂地质面前水土不服。大阳煤矿智能化专班结合多次考察成果,针对本矿实际,将地质数据与设备参数反复推演,最终确定合理的开采参数和设备选型。总工程师带领技术团队与厂家展开十余轮联合技术攻关,方案设计特别强化了对复杂地质的适应能力,同时为设备加装了“定制盔甲”:提升惯导系统抗干扰能力;优化液压支架在破碎顶板下的自动跟机移架逻辑;制定针对煤层起伏的智能调速策略……最终形成了一套量身定制的“大阳专属”智能化装备配置清单。
精益管理提“智”效
面对工序繁杂、任务繁重、风险极高的智能化工作面运输安装工作,该矿将精益管理贯穿每个环节,采用“挂图作战”模式,将整体任务分解到天、落实到班组、精确至个人,形成职责明晰、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。安装过程中,每天组织施工负责人召开安装协调专题会,同时,建立“智能化攻坚”微信群,实时反馈现场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置;利用“香炉山夜话”等特色研讨中,群策群力、快速诊断、高效决策,显著压缩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。最紧张的联调阶段,地面调度室与井下工作面组成了高效的“云战队”。井上井下无缝对接,精准指挥,让问题迎刃而解。
历经60多天的合力攻坚,随着矿长按下启动按钮,3408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奏响了序曲:采煤机昂首运转,液压支架灵巧跟移,刮板运输机平稳奔流——这套凝结着大阳人智慧与汗水的“智慧系统”,正式投入战斗!
从“镐刨肩扛”到“一键开采”,从“经验开采”到“数据驱动”,如今的大阳煤矿,正以智能化为引擎,奔跑在崭新的赛道上,书写着老矿新生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(赵洪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