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区的天空蓝得像被砂纸打磨过的琉璃,云絮静默地悬在井架上方,仿佛在等待一场迟到的风。集团公司的党建观摩会首选在玉溪煤矿举办,8月底,夏末的蝉鸣与井下风机的轰鸣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,而我们正将六月的“隐患排查”与七月的“作风建设”两场宣讲,编织成一件新的工装。
消息像井下的水流,无声却迅速漫过每个角落。刚升井的工友还带着煤尘的体温,女工们放下报表时指尖还留着键盘的余温,排练室的门便被轻轻推开。没有人被指派,更无人计较角色大小,他们自发地调整站位,对着镜子练手势,有人含着润喉糖背词,有人在深夜用手机录下动作反复纠正。排练室的灯从黄昏亮到子夜,却无人看表,只说“比第一次相亲还紧张”,这紧张里没有倦意,全是郑重,因为要讲的,是玉溪的烟火与筋骨。
负责制作开篇视频的同事,原以为不过是剪辑配乐,可当镜头扫过矿区的晨昏,忽然发现这几分钟装不下玉溪人的万千心事。最终,屏幕里飘起虚拟的蒲公英,它掠过办公楼清晨的窗,掠过宿舍楼晚间的灯,掠过车间里铿锵的器械,掠过井架高耸的轮廓,最后落在“青春玉溪人”的手心里。那不是特效,是玉溪人心里长出的盼望,愿这里成为一棵大树,而我们,都是荫下认真生活的人。
调试视频时,我反复拖动进度条。蒲公英的种子是虚拟的,可它拂过的每个角落、照亮的每张笑脸,都是真的。每改一遍,都像在给玉溪的根须浇水。有好几次,我看着屏幕里轻轻落下的白絮,突然停下鼠标,眼泪把键盘上的字洇得模糊。
哪有谁天生是舞台上的角儿?不过是换上工服能下井,穿上正装能站在聚光灯下。他们排练时反复抠细节,不是为个人出彩,是怕辜负“玉溪”二字。讲安全时像说如何护住家人,讲生产时像诉如何守住脚下的地。那些词句从嘴里出来,带着井下的潮气,也带着日头的烫。
观摩会当天,音乐响起,蒲公英在屏幕上绽放。宣讲队伍站得笔直,声音清亮如井下的风。十五分钟里,玉溪的风与火、光与热都在涌动。没有炫技,没有夸张,只是把日常摊开给你看,你看,这就是在党的引领下,如何工作、如何守护、如何生活的玉溪人。
掌声涌来时,我的眼眶有些发热。玉溪确实不一样了,不是楼更高、路更宽,是这里的人,心更亮了。我们不再只是地底挖光热的人,也能站在阳光下,用自己的语言和姿态,把这份精神传得更远、更亮。
而那朵蒲公英,或许从未真正落下。它早已种进每个玉溪人的心里,随风生长,静默成树。当最后一缕白絮飘过井口的安全标语,飘过更衣柜里写满的提醒,飘过夜班时互相检查的矿灯,我知道,玉溪的根,又往深处扎了一寸。这束光,叫“玉溪人”,它从地心深处升起,照亮了矿井的巷道,也照亮了彼此的脸庞。(武 磊 作者单位:玉溪煤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