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年砥砺奋进,9年创新攻关,东峰煤矿自2016年采用沿空留巷新工艺以来,累计浇筑柔模1500余个,复用工作面3个,完成留巷累计5300余米,累计多回采原煤130余万吨……历经九年筚路蓝缕,东峰人以技术力量为先锋攻坚克难,交出了一份提质增效的亮眼答卷。
战略擘画
为创新实践筑基定向
东峰煤矿沿空留巷项目的成功,根植于公司高瞻远瞩的战略重视与科学统筹。
顶层设计明方向。公司领导亲自挂帅,旗帜鲜明地提出“安全可靠、技术可行、经济合理”的总体要求。通过深入研究行业前沿、组织技术骨干赴先进矿井对标学习,为项目启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扎根实践求真知。摒弃“纸上谈兵”,管理层与技术骨干长期扎根一线,凭借“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”的务实作风,对现场进行反复推演、持续修正,最终凝练出一套契合东峰地质特点的沿空留巷技术体系。
初战告捷增信心。项目初期的成功,验证了技术可行性,更直观展现了其巨大潜力——巷道复用显著减少掘进工程量;由传统“U型”“一进一回”变为“Y型”“两进一回”,有效破解了上隅角瓦斯积聚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这初绽的光芒,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,坚定了公司上下持续推进的决心。
技术攻坚
筑牢安全高效之基
技术创新离不开先进装备的支撑。沿空留巷团队敏锐洞察到,传统支护与充填方式难以满足高强度、高效率、高安全性的要求,装备升级刻不容缓。
端尾支架稳根基。引入端尾支架,替代传统的单体液压支柱群。这一变革意义深远,一方面作业人员由4人精简至2人;另一方面,显著提升了支护的稳定性与自动化水平,有效控制了复用留巷顶板下沉和移架过程的安全风险。
挡矸支架筑长城。挡矸支架及时封堵采空区,杜绝矸石冒落,并为浇筑柔模墙体开辟了安全作业空间;柔性充填快速构筑起高强度柔模墙体,保障了留巷断面的完整性与长期稳定性。这道立体防线,是后续巷道复用的核心保障。
主动干预强筋骨。针对地质破碎带,应用高压注浆工艺,将马丽散精准渗透至破碎煤岩体中,显著提升顶、帮整体性。该技术与挡矸支架形成“主动加固+被动支护”的防护体系,为巷道全周期安全提供了“双保险”!
精益求精
在细微处见真章
九年的实践,是不断破解难题的历程,更是经验沉淀、工艺持续优化的过程。
支护体系迭代升级。不断优化柔模墙体“筋骨”强度,加粗钢筋梯规格、增大锚栓尺寸。暂缓回收巷道支护使用的Π型梁,直接浇筑在柔模墙体内,使其成为墙体内部的“隐形钢骨”。在巷道关键区域补打高强锚索,形成强有力的“硬支撑”,为注浆充填提供稳固基础。
精准施策保质量。充分发挥煤矿实践经验优势,科学确定回撤单体液压柱的最佳时机。在柔模墙体浇筑完成后,保留其后500米范围内的单体柱持续支护。这一精细化管理,有效避免了墙体前期承受过大压力导致的变形甚至破坏,保障了留巷的质量,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。
九年耕耘,终结硕果。东峰煤矿沿空留巷项目的生动实践,是一部以创新为主角的创新奋斗史。东峰人怀揣梦想,勇于创新、敢于实践,用智慧和汗水将一项复杂技术从理念变为现实,从试点走向成熟,在破解生产难题中彰显“硬核”担当,生动诠释了“新时代北岩精神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。(范凯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