璀璨星光下的一场“热辣滚烫”
发布时间: 2025年07月31 09:39:56 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 作者:兰花

     “付出一片心,不怕被你误解,谁没受过伤,谁没流过泪,何必要躲在黑暗里......”当30岁的安全员李旭滨握紧话筒,略带沙哑的嗓音穿透夜空时,台下挥舞荧光棒的工友们突然安静下来。这个在井下干了七年的“老矿工”,此刻眼含泪光——他唱的哪是歌?是百米深井下日复一日的坚守,是煤灰里浸出的汗珠子,更是咱矿工独有的“硬核浪漫”。

7月24日晚,玉溪煤矿职工活动中心广场成了“沸腾的海”。持续四天的“星光音乐节”以“光阴拾梦·岁月如歌”为主题,用工业风舞台重构矿区美学,让千余名职工从“地下工作者”变身“舞台主角”,上演了一场属于矿山人的“大联欢”。

     一进门,就被“工业风”拽住了眼。“妈,这儿比城里还热闹!”刚入职的小杨举着荧光棒,眼睛瞪得圆圆的。广场入口处,一组“工业风+未来感”的舞台骨架格外打眼——粗粝的钢管与流光LED屏交织,矿区的“硬核基因”被重新“解构”,赛博朋克的灯光在夜空里投下光影,像极了井下巷道的延伸。

舞台两侧,几十辆美食餐车排成“星河”,火红的小龙虾在铁盆里冒油,香味飘出老远;趣味游戏区,“愤怒的小鸟”弹弓前围满人,有小朋友急着射“鸟”,鞋带松了也不知道,旁边的工作人员赶忙提醒,嘴里还念叨:“慢点,稳住,别着急。”

     四天四夜,矿区“潮”得让人挪不开眼。首日集团工会的“中国梦?劳动美”慰问演出,用灵动的舞蹈《盛夏玉溪》和鲜活的舞蹈,给矿区添了把“温情的火”;次日“魅力玉溪·摇滚之夜”直接“点燃”夏夜—旋涡乐队一曲《光辉岁月》,激光束扫过人群,干冰雾气裹着音浪,平时听惯了机器轰鸣的工友们,跟着节奏吼得嗓子冒烟;第三日“星动玉溪·国潮之夜”更绝,小姐姐们戴着墨镜,弹着古筝和琵琶,中西结合,国风与电音,戏腔混着说唱,国潮在矿区“开了花”。

     到了最后一天“献礼百年工运·唱响时代旋律”专场,舞台彻底“交”给了职工。那些平时握钻杆、搬钢材的手,稳稳握住话筒;习惯了井下昏暗的耳朵,精准捕捉着伴奏节拍。选煤厂女工哼起民谣,嗓音里带着煤灰的温热;青年职工一首《乌兰巴托的夜》,声线里裹着矿井的沉厚;更有职工即兴唱起对老家的思念,一开口,台下同乡的工友就扯着嗓子喊:“对,咱矿工也有想家的时候。”

     光束背后,有群“隐形人”托着这场“星河”。当舞台上的歌声飘向夜空,总有一群身影藏在光影外。安保人员站在入口,制服湿透贴在后背,却始终挺直腰杆疏导人流;游戏区的工作人员反复调试道具,蹲着帮孩子捡“掉线的小鸟”,脸上挂着比荧光棒还亮的笑;礼品发放点的小哥哥小姐姐抱着沉甸甸的纪念品,在观众席里穿梭,见着相熟的工友就喊:“老张,你的奖品。”

     节目间隙,这些“隐形人”又成了“氛围调音师”,举着荧光棒带大家欢呼,用嘶哑的嗓子主持互动游戏;人群散了,他们和保洁一起弯腰捡垃圾,直到广场恢复干净。有工友说:“咱在台上唱得痛快,他们在台下跑得汗流,这音乐节,缺了谁都不成。”

     这场“星光”,是矿山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四天四夜,从沸腾的舞台到热闹的“小吃摊”,从紧张的“观众”到自信的“主角”,从台前的欢呼到幕后的坚守,玉溪煤矿的“星光音乐节”用钢铁为骨、音乐为魂、烟火为韵,把矿区人的生活“唱”出了新滋味。

     “以前总觉得矿区就是煤灰和机器,现在才知道,咱也能这么‘潮’。”小杨举着纪念品,笑得像得了糖的孩子。而李旭滨在最后一场演出后,抹了把脸说:“在井下,咱是‘扛事’的;在台上,咱是‘放光’的——这日子,越过越有劲!”

     这场音乐节,没有大明星,只有“自己人”;没有华丽的包装,只有最真的心。它让百米深井下的坚守有了“响亮的回音”,让矿山人的热爱有了“滚烫的注脚”——这,就是属于咱矿工的“星光大联欢”。(杨昆浩 关劭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