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的井下依然逃不脱酷暑的炎热,但玉溪煤矿1304工作面却战意正酣,隆隆作响的采煤机终于啃开67号支架处的硬矸,支架工果断扳动阀组,支架瞬间挺举牢牢抵住顶板。
自8月2日向DX17陷落柱发起冲锋以来,面对这座南北长50米、东西宽33米的“地质堡垒”,玉溪煤矿把每一次排除的故障、每一米攻克的矸石,每一位职工的翘首期盼,尽数熔铸成通往胜利的坚实步履。
未雨绸缪拼细节
责任在肩,重担压身腰愈挺。过陷落柱,拼在准备,赢在细节。
早在工作面机头距DX17陷落柱还有115.5米时,该矿就启动了“备战模式”,对照《1304工作面过DX17陷落柱安全技术措施》,把准备工作想在前、干在前。
为早日攻克这座“地质堡垒”,综采队将过陷落柱所需的π型钢梁、单体柱、菱形网、半圆木、截齿等各类材料逐一清点编号,分类码放在工作面附近的材料硐室,确保随用随取。考虑到陷落柱区域岩石坚硬,采煤机截齿磨损会大幅加快,提前备足了硬岩截齿,按“每班一检、磨损即换”的标准制定更换制度;针对刮板输送机、转载机、破碎机在出矸过程中易损耗的特点,将备用刮板、锤头整齐码放,为主要设备准备好了“急救包”。
设备检修更是“重中之重”。检修班全员上阵,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。每天接班停机后,针对磨损超标部件立即更换;对乳化液泵站的压力反复校准,确保出液口压力稳定,保障支架初撑力达标。尤其针对输送机大链,检修工们更是以“吹毛求疵”的认真态度,敲击链环听声响,卡尺测量链节间距,对有问题的链节做上标记,提前制定更换预案,确保实战“不掉链”。
现场鏖战破难关
使命入心,艰险当前志更坚。当1304工作面推进至距陷落柱20米处,随着采煤机与坚硬岩石的碰撞声响起,这场战斗终于迎来了首回合“较量”
由于陷落柱区域矸石硬度大,刮板输送机在输送矸石时,大链承受着远超平时的冲击力。开机仅几个小时,巡检的刮板输送机司机就发现链条运行异响,停机检查后发现,有部分链环已出现明显变形,链节间距超出安全范围。
“立即停机组织更换!”跟班队干一声令下,维修工们迅速到位。他们先将刮板输送机闭锁,在前后支架处打好单体柱加固,然后用液压紧链器将大链松弛,顶着工作面的粉尘与噪音,蹲在刮板输送机旁拆卸旧链环。碎矸石不时从顶板掉落,他们用护帮板挡护后,继续埋头作业,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,浸湿了工装,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活。等新链环更换完毕,大链重新张紧,刮板输送机再次启动,运走滚滚煤流。
这样的场景,在过陷落柱期间成了常态。有时仅处理刮板输送机故障就需要一整个班,除了输送机的“拉锯战”,割矸作业同样紧张。当采煤机割至硬矸区域,负荷明显加重,截齿磨损加快,采煤机司机控制截深和速度,一点点“扫”碎矸石;支架工则紧跟采煤机,采用“少降快拉、带压移架”的方式,确保支架及时接顶。遇到煤壁片帮严重时,他们立即向煤体注浆,将松散煤体加固,有效防止了片帮冒顶。
越是艰险越向前
“我们唯有‘撸起袖子加油干’,才不负组织赋予我们的使命,去证明管理突出矿井大采高工作面,兰花可以、玉溪可以、综采队可以。”综采队党支部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。
这是综采队全体职工的铿锵誓言,更是玉溪精神的信念锚点。
面对块状砂岩、泥岩与软煤胶结而成的“坚固堡垒”,采煤机司机化身“刀锋战士”精准操作,用“铁齿”劈开硬岩;当刮板输送机大链因矸石过硬频繁出现故障,检修组蜷缩在潮湿刮板输送机旁徒手拆解变形链环,用血肉之躯扛起抢修重任;当支架深陷岩体破碎区,注浆组通宵灌注浆液加固岩层,为顶板筑牢“安全屏障”。每一次俯身、每一次坚守,都是与“险”较劲,向“难”冲锋。
再硬的岩层,也挡不住玉溪人奋斗的脚步,每一个片段,都无声地诉说着玉溪人“扛到底”的决心。从8月2日吹响战斗号角,至27日战斗结束,凭着这股“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服输”的劲头,综采队在26天里累计更换刮板输送机大链800多米,完成21次注浆加固,处理设备故障30余起,确保了工作面的稳定推进。当采煤机滚筒缓缓通过最后一处支架,标志着玉溪煤矿按计划成功穿越了DX17陷落柱,煤海长龙继续一往无前向着1304工作面纵深挺进。(杨昆浩 苏玉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