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共赴振兴路 乡野遍开幸福花
发布时间: 2025年09月11 09:36:26 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 作者:兰花

      从陵川县附城镇东西掌村曾遍布泥泞的乡间小路,到台北村九仙台步道上的游客身影;从村民守着“土产”愁销路的声声叹息,到小米打包车间里颗粒归仓的增收图景……公司的帮扶足迹,既深深镌刻在乡村蜕变的土地上,也藏在历年元旦春节送上门的面油里,更暖透了东西掌、台北两村百姓的心窝。自2021年踏上帮扶路,这支队伍以实干担当推动两个村庄实现从“愁容”到“笑颜”的蜕变,书写下国有企业携手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共绘振兴画卷的动人篇章。

      初心扎根:

      踏遍乡野践使命

      “乡村振兴不是口号,是脚下的泥、手中的活。”带着这份信念,公司2021年将帮扶的种子播撒在东西掌村,2023年又把责任的接力棒稳稳传到台北村。从矿领导到驻村队员,没人把这里当“客场”,而是以“主人翁”的姿态扎下根去——田间地头问需求,炕头桌边听心声,用脚步丈量着帮扶的距离,更以年年不断的节日关怀,践行着“为村民办实事”的承诺。

      东西掌村:

      旧貌新颜入画来

      2021年的东西掌村,街道坑洼是村民的“心头病”:“晴天骑车颠断腰,雨天走路满身泥”。工作队驻村第一件事,就把修路列进“头等大事”。该矿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落实帮扶资金,开工时,脱贫户宰陵生第一个报了名:“家门口干活,一天挣300块,还能看着路修起来,值!”施工中,老党员、村民代表组成“监督队”,从水泥标号到路边排水,样样盯得仔细。两个月后,300多米的中心街道变得平整通畅,昔日堆满垃圾的河沟也变身小广场。傍晚时分,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,老人们摇着蒲扇翩翩起舞,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头。

      寒冬腊月的东西掌村,总有一股带着米面香的暖流在涌动。2022年元旦刚过,驻村队员带着面粉和食用油,踩着薄雪走进老党员宰鹏顺家中:“大爷,面和油您收好,冬天烧煤注意通风,有难处随时找我们。”老宰攥着还带着余温的油桶,眼眶红了:“这哪是送东西,是把咱当自家人疼啊!”

      2022年春节前夕,工作队又扛着面油上门,给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宰蜂蜂送春联、扫院子。看着窗台上码得整齐的面粉袋,宰奶奶数着墙上的日历笑了:“还有三天过年,你们比亲人来得还准时。”

      矿上捐赠的生活生产物资塞满了村里的“爱心超市”,“积分换物”的机制让村民的干劲更足了。这份实打实的真心,也让工作队赢得了市级好评。

      台北村:

      多维赋能春意浓

      “乡村要振兴,得先懂村民心里的‘急难愁盼’。”2023年接过台北村帮扶接力棒时,该矿领导的调研便直奔主题:“别光说好听的,咱就聊愁啥、缺啥、盼啥。”“今年玉米能落多少钱?外出务工政府给了啥补贴?”没有客套话,专聊实在事,使村民们打开话匣子。一次次“炕头访谈”“田间唠嗑”中,需求清单越理越清:路桥得修、下水要通、产业该兴……帮扶蓝图从模糊的轮廓变得具体可触。

      “以前没下水,街上污水横流”,村民念叨的难题,被工作队到村后新修的下水管道彻底解决。台北村的变化远不止于此:村外的漫水路架起了新桥,雨天出行不再难;九仙台步道铺就了石板台阶、建起了凉亭,既护了村民安全,又成了游客打卡地;乡村舞台、民宿大院相继落成,曾经“灰头土脸”的村庄颜值飙升,更攒足了发展的底气。

      光改善环境不够,得让钱袋子真正鼓起来。工作队盯上了台北村的“山货”:引导村民种小米、养土蜂、摘连翘。借着乡村旅游升温的东风,又谋划发展农家乐、养土鸡、建鱼塘,让曾经可能烂在地里的核桃、山楂、柿子等,成了游客抢手的“伴手礼”。

      工作队深知,振兴既要富口袋,也要富脑袋。他们听村上老人讲村史、整理九仙台及周边的历史传说,协助本村籍政协委员宣讲“家乡故事”,就连村戏台重修的碑文,都让村民共同琢磨:“字里得有咱台北人的精气神”。村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焕然一新,更让乡村的“精气神”愈发昂扬。

      产销架金桥:

      山货出山笑意扬

      “以前小米丰收愁卖,现在工作队一个电话,帮扶单位就来收,价格还比市场价高!”东西掌村村民的话,道出了消费帮扶的实效。

      在台北村,工作队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,从单一种植玉米转向种植小米、养殖土蜂、发展庭院经济,还通过矿上食堂采购、工会发放福利、朋友圈带货等方式,助力“山货出山”。东西掌村的核桃、台北村的小米蜂蜜等,累计销售额已达数十万元。如今,游客顺手带份山货成了新习惯,村民笑着说:“以前盼收成,现在盼游客,日子越过越有滋味!”

      如今的台北村,路畅、水清、产业兴,村民的笑脸常在。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,从“愁销路”到“忙增收”,从节日米面的暖到产业发展的甜,矿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歇,下一步还将完善旅游配套,让游客来得多、留得久;深化“文化+产业”融合,让台北小米飘出文化香,让民宿讲好乡村故事,继续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添彩,与村民共赴更美的日子。(赵志彤